五年重返阿布洛哈 通途铺就山村焕新​
2025-06-29 14:31 来源: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举报

6月25日18时是四川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全国最后一个通车村”阿布洛哈高考生成绩出炉,7人参考6人过本科线。这是曾被大山封闭千百年的人们不曾奢望过的大喜事。

2024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其中以四川省凉山州的阿布洛哈村作为案例,标志着中国交通脱贫攻坚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五年前,一条公路的修通,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个闭塞的村落,自此,阿布洛哈踏上了蜕变之路;五年后,通公路后的阿布洛哈村一年一个新面貌。6月24日,夏山如碧。记者乘车仅一个半小时就从县城走进了村庄,过去则需要两天时间,采访组中的记者曾有十多年前翻山越岭进过村的、有二三次随着修路大哥用脚步一寸一尺地丈量过工程进展的,这次又喜闻乐见到阿布洛哈村的公路新、住房新、产业新、旅游新、教育新的“五个新”画卷徐徐铺展。

天堑变通途的奇迹

凉山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布拖则是全国第一批半农半牧贫困县。在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西溪河、金沙江蜿蜒而过,曾经,这里的阿布洛哈村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封闭在重峦叠嶂之中。

阿布洛哈村,被誉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位于布拖县拉果乡,金沙江大峡谷深处,三面环山,地势险峻。回溯往昔,村民出行,需在悬崖峭壁间艰难攀爬,劈砍灌木藤蔓开路,蜿蜒山路崎岖漫长,“人在悬崖走,石头跟着落”是常态,从村里到外界,往往要耗费两天时间。物资运输更是难上加难,全靠人背马驮,效率低下且危险重重。这种令人窒息的交通现状使得这个村落几乎成为世人所忽视的角落。

为改变这一困境,2019年,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正式开工。面对复杂险峻的地形,建设者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凿穿三座悬崖,在峡谷之上架起一座钢桥,更是采用了重型运输直升机调运大型机械设备等前所未有的方式,这在国内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可谓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和巨大挑战。2020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与外界的联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条仅3.8公里的通村路全线通车,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但未通公路的建制村实现“车路双通”。

如今,崭新的沥青公路如黑色缎带,蜿蜒至村子深处。布拖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透露,目前阿布洛哈村已连接省道561,未来还将规划建设一条省道561经阿布洛哈村至国道353的美丽乡村路,届时,阿布洛哈将融入更大的交通路网,与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形成立体交通格局。

安居乐业开启新生活

公路修通后,住房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曾经,阿布洛哈村的房屋多是破旧的土坯房,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居住条件简陋不堪。如今,走进村子,一幢幢崭新的彝家风格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脱贫攻坚期间,国家累计对阿布洛哈村投入扶贫资金1.24亿元。村民吉列尔且一家便是彝家新寨安全住房改善的受益者。以前,他们一家挤在狭小昏暗的土坯房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常态。2020年,借着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吉列尔且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屋内家电齐全,干净整洁。吉列尔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都多亏了路通了,政策好了。

整个阿布洛哈村,像吉列尔且家这样的新民居随处可见。新住房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6月,阿布洛哈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脐橙蜂蜜飘香富农家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阿布洛哈村,曾经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们守着从25至90度坡地,只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公路通车后,产业发展迎来转机。

2020年4月,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干热河谷优势,村里开始发展脐橙产业。一株株脐橙苗扎根这片土地,在村民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2023年,首批脐橙迎来丰收,产量达1500公斤,收益3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积极性大增,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2020年的4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350亩。

“350亩脐橙预计产量会在20万斤以上,以后每年丰收季节,脐橙价格预计可以卖到每斤5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对脐橙产业信心满满。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村里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种植凯特芒果、小米芭蕉、白魔芋、青花椒等特色作物,还养殖黑山羊600多头、牛80头,并新建了养殖基地。2023年以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0万余元,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村集体也有了积累,可以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宜,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路通了,有电了,日烈日呷带着20余名村民走出去,运石头搬砖头下货物,挣到了不少的现金。202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

走进来 世外桃源引客来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阿布洛哈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里有壮丽的横断山脉景色,有西溪河的潺潺流水、滔滔金沙江,还有保存完好的彝族传统民俗。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阿布洛哈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民宿、星空帐篷、感恩池、停车场、隧道景观等建设项目。村貌越来越美,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以来,已吸引 1万余人次游客进村参观。布村民且沙子呷办起“布谷鸟客栈”,两口子从积蓄不到20元,到今年年收入可以挣到四五万元。

游客李华被阿布洛哈村的美景深深吸引:“这里就像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喧嚣,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村里还组织村民开展彝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吉列子日说:“我们要把阿布洛哈村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旅游胜地,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

走出去 知识铺就希望路

教育,是阿布洛哈村未来发展的希望。曾经,由于交通不便,师资匮乏,村里的孩子上学困难重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公路通车后,这一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村里有7个孩子参加高考,其中6人上了本科线。这意味着,时隔9年,继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吉列子日之后,通车后的阿布洛哈村即将走出第一批大学生。吉列子日感慨道:“这是比脐橙挂果、房子翻新更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现在,村里有47个孩子正接受九年义务制学习,仅在阿布洛哈村的学校里,就有31个小朋友正迎接着崭新的未来。”

知识的种子在阿布洛哈村生根发芽,未来,这些孩子们将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交通闭塞的贫困村,到充满活力的“幸福村”,阿布洛哈村的五年,是蜕变的五年,奋进的五年。通公路后带来的“五个新”,让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重焕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阿布洛哈村正昂首阔步,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 央青 图/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恒)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暂无评论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