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2025年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
暨研学实践活动开营仪式
在绵阳举行



现场发布了
2025年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
快跟小文一起来看看
榜单上有没有你身边的TA
↓↓↓
2025年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


他们或许年龄尚小
却在各自的天地里闪闪发光——
用坚持诠释热爱
用行动传递温暖
用创新展现少年力量
这些蓬勃生长的身影
正是新时代的青少年
向上向善的生动写照
快跟上小文的步伐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专属海报
↓↓↓

杨润薏,女,汉族,2011年11月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学生。她出生于非遗世家,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以传承四川扬琴、四川清音为使命,七年来坚持每天清晨训练两个小时,获得全国、省级等各类奖项50余项。她将家中珍藏的13台非遗大鼓捐赠给学校,带领更多的同学体验四川清音,在短视频平台开设“非遗技巧小课堂”,吸引网友观看。她立志要建一座非遗数字博物馆,用AI技术复原失传的《蜀宫夜宴》,向更多人推广非遗。她品学兼优,践行“学艺先做人”的家训。

帅惟浩,男,汉族,2009年1月生,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学生。他的足球梦始于一所乡村小学,当时学校成立乡村足球队,他展现出了对足球超乎常人的天赋与热爱。十年来,他坚持每日训练,反复练习盘带、控球等基础动作,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2020年,被选入成都足协培训中心,开始专业训练之路;2022年,凭借出色表现入选蓉城青训“希望之星”;2025年3月,16岁的他代表成都蓉城队在中乙联赛登场,成为首位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出场的“09后”球员,实现了赛场开门红。赛场外,他学习、训练两不误,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周怡珂,女,汉族,2010年12月生,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学生。她先天双耳失聪,一岁八个月时植入人工耳蜗,在康复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从听见声音到逐步听懂声音。她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时常向社区捐赠图书。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在四川地区青少年美育教育成果展中荣获金奖,取得速写十级证书、素描七级证书。她阳光开朗、热爱运动,在成都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听力残疾组)中斩获第二名。

彭紫源,女,汉族,2013年8月生,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南湖校区学生。她投身公益,先后20余次深入乡村,为困难群众、留守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动员身边的同学、亲友筹集书籍200余册,捐赠给乡村孩子,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并为贫困学生辅导功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她热爱家乡,主动报名成为红领巾讲解员,连续三年利用寒暑假参加“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接待来访者1500余人。她传播红色文化,凭借“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演讲,在四川省“新时代 蜀少年”红领巾讲解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自贡市“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吴睿婕,女,汉族,2008年9月生,自贡市荣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在钳工实训车间,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从精准划线到锯削锉磨,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课后,她刻苦钻研专业书籍、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一遍遍调整工艺参数,直到作品完美无瑕。在钳工、车工等技能大赛中,她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凭借扎实的技艺和沉稳的心态屡获佳绩。生活中,她以孝为先,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职教学生的自强风采。获得自贡市“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石哲豪,男,汉族,2014年2月生,攀枝花市二小龙珠学校学生。多年来,他和父母一起关心帮助独居老人郭婆婆,捡拾柴火、打扫卫生、照顾生活,还拿出他的压岁钱购置生活用品,让郭婆婆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积极参加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义务讲解、社区慈善义卖、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捐赠稿费等累计2000余元,用于防范地质灾害、帮助困难群众等。他兴趣爱好广泛,在计算机编程、无人机、机器人等课外科技项目中均获奖项。

周蔚熹,女,汉族,2013年5月生,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学生。她创建“蔚熹公益课堂”,组织“古诗词公益讲座”走进七所乡村学校,并自费购买300册图书捐赠给学校,为乡村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词的大门。在“美丽中国・川娃在行动”环保项目中,她带领调研小组连续30天记录社区垃圾数据,经过深入分析形成方案,纳入社区改造计划。获得全国桨板U12组4站冠军、省级“蜀风诗韵”诗词大会奖项等。

田海洋,男,汉族,2012年8月生,德阳市第一小学校学生。他八岁开始游泳训练,虽然起步较晚,但狠下苦功、咬牙坚持,2021年首战市级比赛就斩获1金1银。2023年脚踝韧带断裂伤病治疗期间,他坚持每日绑绷带下水进行核心训练,伤愈复出后获得市运会4金1铜。面对省级赛场的激烈竞争,他在每天高强度训练和独立生活中,磨炼了坚强意志。2024年,12岁的他以最小年龄,勇夺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仰泳全能冠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诠释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担当。

李龙德,男,汉族,2009年11月生,四川省科学城第一中学学生。他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报国的浓厚氛围中成长,立志勇攀科学高峰。他发起组建“国学晨读角”带领同学研读经典,担任“两弹城”小小讲解员,积极传播“两弹一星”精神。他勤奋自律,白天钻研数理竞赛,夜晚解析英文论文,反复练习模拟演讲,最终斩获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资格,成为2025年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初中生。他主动策划“智慧助老”项目,设计《智能手机使用图解手册》,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服务。

朱思宇,女,羌族,2012年8月生,绵阳市实验小学学生。她积极争做最美志愿者,用博物馆历史长廊上百余场的生动讲解,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被授予“全国文旅宣传使者”称号。她坚守红领巾宣讲台,传承红色基因,以《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精彩演绎,摘得全国“人教杯”诵读活动“诵读之星”称号。她自强奋进,青春赛道展风华,获得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特等奖、四川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市级一等奖。

张子涵,女,汉族,2010年9月生,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学生。她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以“文武兼修”为人生信条,在学业与武术领域取得双优成绩。她是学校武术队骨干,累计斩获28枚武术赛事奖牌(含全国金牌3枚、省级金牌12枚)。作为学校武术社团负责人,带领团队蝉联两届绵阳市青少年武术团体冠军;“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中,与队友勇夺13金13银7铜。2025年,她化身“哪吒”形象参与江油马拉松,以武术展演宣传本土文化,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风景。

张艺琳,女,汉族,2015年8月生,广元市旺苍县实验小学学生。她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为使命,2021年起,在中国红军城纪念馆开展义务讲解,累计撰写讲稿笔记2万余字。她将非遗“端公戏”创新融入红色故事,生动再现革命历史,在四川省“红领巾讲解员”川东北片区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三等奖。面对家庭困境,她悉心照料罹患尿毒症的父亲,坚持参与公益活动200余次,用阳光温暖他人。她学业成绩稳居年级前列,创建“学习互助小组”和“阳光运动打卡计划”帮助50余名同学。多领域展现卓越才能,获得省级舞蹈及钢琴比赛多个奖项,主持6场市级少儿春晚,保持校运会女子百米纪录。

余靖雯,女,汉族,2008年4月生,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身为共青团员,她积极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牵头组织“职教生技能报国”主题演讲、“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用青年声音传递信仰力量。她深耕电子商务领域,课堂内外皆见其勤勉身影,走进偏远乡村开展公益直播;专业成绩连续三年稳居前列,撰写了2万余字直播运营笔记,创新“场景化话术”“数据驱动选品”等实战技巧。在市级中职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在2024川渝毗邻地区教育体育(遂宁)博览会上,她被组委会授予“最具潜力主播”称号。

刘妙涵,女,汉族,2013年3月生,内江市桐梓坝小学校学生。她带领团队策划趣味法治游戏,用四川方言编写《校园安全三句半》。牵头研发“智能图书漂流柜”,使校园图书月流通量激增。作为学校机器人战队队长,她带队参加内江市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无人机普及赛并夺冠。她心怀正义,以稚嫩双肩扛起守护同龄人的责任,连续三年帮扶听障同学,设计“振动提醒手环”,用科技搭建无声世界的桥梁。

温艺扬,女,汉族,2013年7月生,内江市第十三小学校学生。七岁起,她师从内江非遗传承人李有生,开始学习剪纸,每日课后坚持训练,指尖磨出茧痕,她笑称为“非遗勋章”。2024年,她受邀担任内江电视台公益非遗推荐官,参与拍摄的视频以灵动的手工技艺与青春视角诠释了非遗魅力。她在张大千博物馆开展讲解服务数十场次,让游客见证了书画与诗词的千年共鸣。作为中队长,她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测评全优,创建“学习互助圈”带动同学成绩提升。

李欣瑶,女,汉族,2014年6月生,乐山市通江小学学生。她五岁时与街舞结缘,每天练习,不惧伤痛,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踏上逐梦之路,4次登上央视舞台,在《黄金100秒》《非常6+1》等节目中都有精彩表现。数次受邀到浙江卫视、贵州卫视等参与节目录制,是拥有40余万抖音粉丝的“街舞小明星”。她勤学善思,独创“三维学习法”获学校推广。她热心环保,发起“变废为宝”创意行动,被誉为“环保小卫士”。她主动关心家人,参与家务劳动,是家人眼中的“贴心小棉袄”。

朱宏宇,男,汉族,2008年11月生,乐山第一中学校学生。他自幼罹患双眼葡萄膜炎继发性失明、左眼后发性白内障、右眼球萎缩、双膝关节滑膜炎、双手拇指畸形等病症,从小辗转于多家医院,历经多次大手术,但病魔终未将他击垮。他身残志坚,从未放弃求学之路,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听记学习法”,以高倍望远镜和放大镜辅助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列,凭实力进入学校强基计划“数学班”,最终以高分考入理想的高中。

张越嘉,男,汉族,2013年11月生,南充市蓬安县城东路小学校学生。他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公益实践,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以“自强不息”为信念,争做学习典范,开发“AI护眼大师”软件。以“传承文化”为追求,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用英语自信讲述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展现当代少年的文化自信。组建“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团队,当选校“红领巾志愿者协会”会长,组织2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

宋姝谊,女,汉族,2012年10月生,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学生。她以责任之心浇灌文明之花,管理班级图书角六年,创新“图书漂流计划”,提升图书流通率。她以科技之力点亮未来之光,设计的“多功能学生用椅”获全国二等奖,在科创领域屡获佳绩。她艺体双馨,舞蹈《竹韵》斩获多项金奖,在体育赛场也成绩优异。她以大爱之心回馈社会之暖,发起“微光行动”捐赠物资,组织环保活动,变废为宝。她以责任、创新、热爱和爱心,展现新时代少年的担当与风采。

涂依珊,女,汉族,2014年2月生,广安市邻水县第四小学学生。她是学校篮球队队长,担任学校大队委委员。她是2024年9月邻水县电视台新闻报道——“邻水一名五年级学生捡到价值5万元的金项链,拾金不昧归还原主”的主人翁。她在学校上下学途中、宴会等场合,都曾捡到他人财物并及时交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诚信美德。

周芮睿,女,汉族,2014年10月生,广安市岳池县凤山小学校学生。她孝老爱亲,悉心照料病重奶奶;团结友善,带动班级帮扶结对小学。她勤奋好学,各科全优,硬笔书法六级、拉丁舞六级,多次在大赛中折桂。身为邓小平故里红领巾讲解员,她义务宣讲红色故事,视频《祖国有我》被“学习强国”转载,还在景区担任义务导游,推介广安“红绿交织”魅力,用行动绘就多彩青春。她连续五年担任班长兼校少先队大队委,以责任与担当诠释新时代少年内涵。

管施媛,女,汉族,2013年8月生,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学生。她热衷传承红色文化,在张爱萍故居担任义务讲解员,走访川陕革命根据地积累素材,深情演讲感动师生。在舞蹈领域,她从三岁开始追梦,克服伤痛坚持训练,斩获多项国际国内舞蹈金奖,还登上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舞台。学习与生活中,她独立自律、全面发展,不仅成绩优异,还身兼班级管理重任,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王盛,男,汉族,2009年7月生,巴中市平昌县响滩中学学生。为备战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他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自入学起,他凭着扎实的学习功底,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他心怀热忱,主动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家里,他悉心照料生病的父亲,为母亲分担家务,成为小小“顶梁柱”,赢得邻里称赞。

彭艳,女,汉族,2011年5月生,巴中市南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023年四川省残运会上,她凭着每天4000次飞镖训练的积累,以精准“红心”绝杀夺冠。荣耀的背后,是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三年集训期间,她累计投镖26万次,磨破3双运动鞋,损坏47枚镖针,共摘得5枚省、市级金牌。作为班级里的“小太阳”,她清晨第一个到校为班级打扫卫生,还带领学校舞蹈团参加县艺术节。她以“无声的舞步踏出时代节拍”,用自强精神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胡佩君,女,汉族,2008年12月生,雅安市石棉县中学学生。她是妈妈的“小拐杖”,右腿残疾的妈妈从未让胡佩君心中种下自卑的种子,反而让她深深地理解着父母的不易,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家务活,耐心照顾着妈妈。她不仅对亲人尽职尽责,还关爱困境中的残障人士,带领同学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2023年,她为被困暴风雨中的老爷爷撑伞的善举被报道,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市民纷纷点赞。她用自己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尊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曾获“雅安市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

刘晨盈,女,汉族,2013年6月生,眉山市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学生。她始终保持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连续六年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并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成功设计《多功能省力紧线器》《多功能开门辅助器》2项发明创造,解决工人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帕金森患者开门。荣获了第38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21届眉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蒋汜涵,女,汉族,2012年11月生,资阳市安岳实验小学学生。她热爱少先队事业,努力为红领巾增光添彩,多次参加红领巾主题宣讲活动,传播老一辈无产阶级光荣传统和红色精神,并于2024年作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在资阳市和安岳县团代会上献词。她积极推广非遗,通过讲解的方式,为传承家乡的石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她铭记红色历史,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获得“四川省优秀红领巾讲解员”一等奖、“四川省读书小明星”、“新时代·蜀少年”少先队实践四川省一等奖等。

达娃央宗,女,藏族,2014年2月生,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她担任学校学生干部,以爱国爱校、自强自立的精神,代表全州参加四川省国防教育宣讲比赛并获奖;她利用假期在州博物馆做志愿者,宣传民族文化。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不仅学业优异,还在舞蹈、唱歌、主持等多方面屡获佳绩。生活中,她尊老爱幼、乖巧懂事,是家人的“开心果”,也是邻里眼中的好孩子。荣获四川省中小学师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比赛特等奖,并获评为阿坝州优秀少先队员。

桑花措,女,藏族,2014年5月生,甘孜州色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她创新“故事+情景表演”形式,再现红军长征途经色达时与藏族同胞的感人故事。她代表色达县参加甘孜州“民族团结在我心”演讲比赛并获优秀奖,入选甘孜州“星火宣讲团”。她成立“高原书社”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学校每天午间的“红领巾广播站”,她坚持用藏汉双语播报,开创“民族团结小课堂”等特色栏目,累计广播节目180余期。

陌一庆格尔泰,男,蒙古族,2008年10月生,凉山州西昌市俊波学校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他调解同学矛盾,维护校园秩序,赢得“贴心班长”美誉;父母异地工作期间,他独立承担家务,长年照顾患病祖母,主动承担接送弟弟的任务;生活中,他热心助人,坚持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楼,多次在公共场所帮扶他人。他综合素质突出,担任校篮球队主力,锤炼团队精神,积极参与校园劳动实践,成为同龄人中的标杆。
为“新时代好少年”点赞!

您还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四川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发布厅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展厅
更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