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记录凉山乡村振兴实践│全国文艺家凉山采风为乡村振兴谱“声”韵
2025-06-26 11:04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6月10日至6月22日,凉山州文联精心组织了“山河的回响·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凉山实践”——全国知名文艺家主题采风创作系列活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知名词曲作家、民族音乐研究专家以及青年创作骨干组成采风团,深入冕宁、越西、喜德、昭觉、布拖、盐源6县的乡野村落、产业园区与文化遗址,以音乐为笔,记录凉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本土文艺创作注入鲜活的“泥土气息”。

文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本次活动旨在深情讴歌凉山各族群众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昂首迈步乡村振兴壮阔征程的火热实践,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式展现凉山辉煌成就与历史巨变。通过艺术视角的挖掘、音乐元素的兼容以及音乐风格的融合等艺术手段,更好的完成本土民族原创音乐创作制作的突破与提升。

近年来,凉山州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涌现出大量感人故事与文化新象:传统非遗在乡村焕发新生,特色产业带动

村民增收,民族团结共融的图景愈发鲜明。为将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生动素材转化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州文联特别邀请兼具学术深度与创作经验的音乐领域专家,采用“深入一线、扎根生活”的采风模式,深入挖掘凉山乡村的“声音密码”,从而推动文艺作品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专业与情怀的“双重加持”

参与此次采风活动的10位音乐家中,不乏成就斐然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歌曲《超越梦想》的词作者韩葆;著名军旅词作家、国家二级编剧许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杨、罗木果;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得主曾诚、阿说阿木;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张伟;来自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省流行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孔云锋、贵州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周韩军;以及中国音协“听见中国听见你”获奖者杨智聪。

他们擅长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电子、流行等现代风格融合,为采风注入创新视角。团队中,半数成员曾赴凉山开展过文艺调研采风活动,但此次“山河的回响·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凉山实践”主题采风创作系列活动,是他们首次系统地深入到大凉山腹地,沉浸式地体验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获取最真实、最生动的创作素材。

同时,活动主办方特别邀请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王晓锋担任音乐总监。他将从专业角度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在本次采风活动中产生的作品以最佳状态呈现,精准传递创作的主题与风格。

从“声音碎片”到“创作蓝图”

10余天的行程中,采风团跨越凉山南北,行程超1500公里,足迹覆盖6县8个乡镇12个村落,在冕宁红军树下、在昭觉爱心学校、在越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布拖斗牛场、在盐源泸沽湖边、在西昌大石板村,通过“听、看、问、记”全方位捕捉乡村振兴中的音乐素材。

在越西、布拖、盐源、西昌四地举办的展演活动中,非遗与时代元素相互碰撞,生动演绎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在四场演出中,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文艺家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表演:国家级非遗藏族民歌“赶马调”悠扬响起;月琴、口弦、横笛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魅力;冕宁彝族民歌《达木呷》《阿依阿芝》、越西保安梅花传统“尔苏调”,传递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喜德的“牧玛”诵读与果果合唱团的歌声,彰显了别样的文化韵味;甘洛彝族传统民歌曲嫫名地调联唱以及彝族女苏尼(莫尼)表演,呈现了丰富的民族艺术形式。布拖县的《朵乐荷》舞蹈中,姑娘们手持黄伞、身着红裙,舞姿翩跹,令人沉醉;美姑县的克智表演《党的政策暖人心》,用幽默诙谐的即兴说唱,讲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雷县波的《醒绿》将自然之声与民族乐器完美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在泸沽湖边,木里藏族、泸沽湖摩梭人带来传统民间音乐展演,这些声音汇聚成动人的音乐元素。传统乐器、民间小曲小调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成为采风团后续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

在此次采风活动中,音乐家们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民歌录音、非遗乐器演奏音频等素材,采风团也已初步确定了创作方向。接下来,音乐家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创作阶段,倾力打造作品,力争让这些作品既有“凉山味儿”,又能“走出大山”,让更多人听见乡村振兴的幸福旋律。

此次采风不仅是一次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之旅,更搭建起了艺术家与基层群众的“情感桥梁”。未来,凉山州文联还将持续发力,推动精品文艺创作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让文艺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罗予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暂无评论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