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个保护区见证凉山“水担当”
2025-08-18 10:20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划定雷波县锦城镇深堰村大马头、越西县水观音水库两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至此,凉山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数已达484个。

8月14日,记者从凉山州生态环境局获悉,这484个保护区中,39个为报经省政府同意划定的县级及以上保护区(含2个地级水源地和37个县级水源地),445个为州政府批复划定的乡镇级保护区。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常抓不懈,从制度、监管、投入等多维度发力,扎实推进“划、立、治”工作,实现了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和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双100%”达标。

制度先行筑牢保护屏障

“划定保护区是水源保护的第一道关卡。”凉山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划定雷波、越西水源保护区的过程中,州政府严格执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四重机制精准勘界,确保划定工作科学合理。

为实现发展与保护相平衡,凉山建立了严格的分级管控体系。其中,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无关项目建设;对确需穿越二级或准保护区的高速公路、输变电等工程,要求建设单位遵循“论证先行、设计避险、施工严管”的原则,制定完善了防止水源污染应急预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同时,为确保保护区水质安全,凉山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信息公开制度。

在加强监测方面,凉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每月对邛海、西河两沟堰2个地级水源地开展监测;各县(市)将水源地水质监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省、州方案定期监测县级和乡镇水源。

在信息公开方面,自2016年起,西昌市政府网站持续公开两个地级水源地水质状况;2018年起,全州各县(市)政府网站公开县级水源地水质信息。

不断加大的监测力度、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为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促进了社会监督。截至目前,凉山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保持100%达标。

“邛海样本”彰显保护成效

作为西昌城区主要饮用水水源的邛海,其保护成效是凉山水源保护工作的生动体现。

立法先行,法治护航。1997年,凉山运用民族自治地区立法权,出台了全国民族地区首部生态环保法规——《凉山州邛海保护条例》。“2015年条例修订后,保护范围从湖区扩展至全流域,为拆除吊脚楼、清除网箱养鱼等行动提供了法律支撑。”西昌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邛海流域经营性场所得到全面规范整治、非法船只彻底清零,法治为保护“母亲湖”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精准防护。邛海保护区内严格按规范设置了1150米防护隔离网、15块地理界标、6块交通警示牌、6块宣传公告牌、100块宣传标识牌,并配备1套含32个摄像头的视频监测系统和1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监管网络。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多年来,凉山州、西昌市累计投入50余亿元,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工程,生态搬迁周边群众5万余人,分6期建成2万亩环湖湿地。通过系统保护,邛海水域面积从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至34平方公里,湿地内植物达366种、鱼类42种、鸟类195种,其中含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西昌市还建成了邛海沿岸50余公里截污管网和2万吨邛海污水处理厂,完成周边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开展流域生态恢复治理和入湖河流治理,并招聘专职水域保洁员清理有害水生植物。目前,邛海水质整体稳定在Ⅱ类。

“邛海实践”彰显了凉山多年来守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成效。未来,凉山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水源保护体系,守护好一方碧水,用安全水润泽百姓心。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暂无评论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