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凉山文旅集团主办的“空谷妙相:袁蓉荪巴蜀石窟摄影展”,在西昌众美术馆举行,展出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袁蓉荪80余幅巴蜀石窟摄影作品,为凉山摄影艺术创作再添新彩。
袁蓉荪,副研究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专家库专家。“空谷妙相”系列作品参加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收藏巡展、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首届大画幅摄影展、“海峡两岸摄影名家邀请展”。
“巴蜀石窟,承载着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巅峰与嬗变。经四十年的行走拍摄,袁老师以个人之力梳理出巴蜀石窟造像的传播脉络与遗存现状。”策展人孔兰说。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著名摄影家陈锦说,与单纯将摩崖造像照本宣科式的记录不同,袁蓉荪影像中随处闪现着鲜活的人的身影。他试图将过往与当下同构,在人与佛、静与动、虚与实,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往来交际中,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当代语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摄影展出现了5幅我州昭觉县博什瓦黑岩画的摄影作品。袁蓉荪透露,2012年,借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委托拍摄凉山题材的机会,首次前往探访博什瓦黑岩画。今年5月他又对博什瓦黑进行了回访拍摄,将两组照片对比展出。
谈到为什么选择在凉山做这样一次展览,袁蓉荪表示,虽然凉山地区目前没有发现石窟造像,但是有博什瓦黑石刻,它和石窟艺术都是石头造像艺术,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华文化的遗存,都是从古代传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西昌做这个展览,目的都是为传播巴蜀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从最初对石窟艺术的好奇与向往,到后来系统地寻访拍摄,不仅仅意味着地理空间的位移和视觉审美的满足,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世界、历史和自我认知的全新维度。”袁蓉荪说。
据了解,2016年以来,袁蓉荪先后在成都、北京、山西、山东等地举办“空谷妙相”个人摄影展,集中呈现其石窟摄影作品,还出版了《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空谷妙相:时光里的中国佛窟》等中英文图书画册。
本次展览预计今年8月底收展,有时间的文朋诗友们可以相约前往观展学习。
(文/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米赢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