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州民族宗教委获悉,我州通过创新监管机制和数字化手段,构建起民族专项资金“三位一体”常态化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执行效率。该监管体系包括多层次督导与问责机制、动态监测与数字化监管以及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三大核心组成部分。
多层次督导与问责机制涵盖了分级督导、通报约谈和考核挂钩三个方面。要求各县(市)党委和政府督促职能部门提前介入项目规划和评审,优化流程并强化风险防控。对于整改不力的县(市),将分级下发通报或《提醒敦促函》,并约谈相关领导。此外,资金管理绩效与年度考核及次年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
动态监测与数字化监管则包括定期报告、数字化监管工具的应用和能力提升与协调。要求每月26日前,各项目提交进度“月报表”,州级汇总后形成“三张清单”并进行通报督办。通过新版“民族专项资金管理系统”,实现线上与线下流动预警督办,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州级政府每年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协调省级政策支持及专家授课,强化县级监督能力。
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确保了从项目申报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监控。从月报分析到实地督导、整改复核,形成“20个工作日督办链条”。动态优化项目库,确保项目申报科学性。此外,联合财政等部门推行限时办结制,按省州要求时限完成资金分解、审定和下达工作,有效缓解项目实施时间矛盾。
“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我州民族专项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和效率,还加强了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确保了资金的高效利用和项目的顺利执行。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