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2000米的盐源县卫城镇打柴坡村,六月的阳光穿透薄云,洒满连绵的山坡。一串串饱满的车厘子——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为甜樱桃压弯了枝头,红艳欲滴,与果农忙碌采摘的身影交织成夏日的丰收图景。
盐源县,本以高原苹果享誉西南,如今,正经历一场甜蜜的变革,车厘子如红宝石般点缀山野,苹果酒香在现代化厂房中氤氲升腾,传统农业大县正以特色产业为杠杆,撬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
2024年,全县苹果产值突破33亿元大关,“三果一叶”产业总种植面积逾240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盐源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就书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
车厘子红:高山“红宝石”结出致富新希望
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盐源县卫城镇打柴坡村已经建成了超过3000亩的甜樱桃产业示范基地,包括红灯、冰壶、美早、俄八等几十个优质品种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果农戴有章穿梭在自家的樱桃林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们种了20多亩。”面对记者的询问,她声音洪亮,“产量很好!因为我们这海拔高,2500米左右,果子口感、硬度都特别棒。”谈及收入,戴有章的笑容更盛:“去年收入了22万,看今年这长势,收入可能要翻一番哩!”
从零散摸索到规模示范,目前,卫城镇已建成盐源县内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甜樱桃基地。这串串红果,已成为撬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是村民们口中实实在在的“致富果”、“甜蜜果”。
村民邱昌云是这场甜蜜变革的亲历者与受益者。“今年我们的收入很可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他站在自家20亩樱桃园里,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美早、红灯、齐早、小文一号和水晶等品种。“以前是门外汉,现在可不一样了!”邱昌云感慨道:“县里每年组织我们外出学习,修剪技术、科学用药、时机把握……我们都成了掌握技术的‘土专家’。”
近年来,盐源县农业农村局精准施策,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品种引进优化和市场渠道开拓,推动甜樱桃产业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华丽转身。如今,打柴坡村的“红宝石”不仅畅销省内,更搭乘电商快车,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名副其实的“金果子”。
“近几年,车厘子产业在卫城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今年打柴坡种植面积已达3千余亩。它投入低、周期短、收益好,与苹果产业形成了完美互补——上半年摘车厘子,下半年摘苹果、冬桃。”据卫城镇党政办主任安国权介绍,卫城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技术部门提供指导和培训,全力争取项目支持,在产业道路修建、农资农具补贴等方面持续发力,“目标就是建成质量高、效益好的车厘子产业,让群众的增收途径更多元!”
苹果酒香:深加工酿出产业升级新动能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盐源县2024年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年产量突破70万吨,产值高达33亿元。然而,“靠天吃饭、丰产难丰收”的市场波动风险,始终是悬在果农心头的一道难题。
苹果酒厂的建成与飘香,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答案。
走进盐源县润丰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苹果酒厂,浓郁的果香与酒香交织弥漫。250个发酵罐在发酵车间静静矗立,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酿造作业。“我们的苹果酒厂是在2021年12月初实验酿造成功的。”据盐源润丰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苹果酒厂负责人卿世发介绍,在东西部协作帮扶背景下,苹果酒厂于2022年开始修建,并进行酿酒试验,2023年初批量生产。
酿造的过程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我们精选盐源苹果加入酵母,由帮扶方提供技术指导,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与蒸馏。”卿世发告诉记者,“建设苹果酒厂的初衷,是为盐源苹果产业链的深加工探索示范路径。”实践证明了这条路径的价值—通过深加工,苹果的附加值提升了3倍以上。这不仅有效缓解了部分鲜果可能面临的滞销压力,更如同激活了一池春水,带动了包装材料、物流运输,乃至生态观光旅游等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成功构建起“一果多链”的产业增值新格局。
三果一叶:全产业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车厘子的“红”与苹果酒的“香”,只是盐源县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宏大叙事的精彩篇章之一。
近年来,盐源县以“三果一叶”(苹果、花椒、核桃、烤烟)为核心支柱,精心构筑“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不断夯实产业根基,拓宽富民渠道。
2024年数据显示,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产值达33亿元,新发展苹果矮砧密植2000亩,全县花椒种植面积82.21万亩、核桃116.17万亩,烤烟种植9.3万亩,烟农售烟收入3.4亿元。此外,沿雅砻江乡镇芒果产业区已基本形成,全县种植芒果2.3万亩以上,年产量2万吨以上,产值超1.2亿元。
面对斐然成绩,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文学目光坚定:“过去一年,盐源农业成绩斐然。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向文学向记者详细阐述了盐源县发展蓝图:持续推进苹果矮砧密植技术推广,力促苹果面积与产值再攀新高;在加工领域“全力招引更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持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目标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盐源农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打柴坡村漫山遍野的车厘子红,到现代化厂房中飘出的苹果酒香;从传统果园的精耕细作,到高标准农田与智慧农业的积极探索,盐源县手握特色产业这支如椽巨笔,正在川西南大地上奋力绘就着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振兴画卷。
未来,盐源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果一叶”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盐源味道”走向全国,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陈锐 王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