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一则让凉山人熟悉又骄傲的专题报道。画面中,雷波脐橙挂满枝头,种植户和电商正忙着采摘装箱发往各地……
在凉山,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过的特色水果还有很多——产量质量全国前列的会理石榴、被誉为“高原上的甜蜜奇迹”的盐源苹果、深受市场欢迎的反季节冬草莓冬蓝莓等等,演绎着物华天宝的凉山特色农业故事,勾勒出一年四季凉山丰收美景,彰显特色农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助农增收的绵长力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2024年,凉山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特色水果再上层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水果香飘四方
雷波县,地处凉山东部金沙江边,阳光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孕育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雷波脐橙,也栽种出当地果农持续增收的“摇钱树”。
“我们家种了26亩脐橙,亩均产5000斤,年总收益78万元。今年村里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帮助村民销售脐橙,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达500余万元。”雷波县金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种植大户吴于江高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仅是在金沙村,这种喜悦弥漫雷波各地。
30余年发展,雷波果树成林、脐橙飘香,脐橙产业已成为品牌价值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总长度135公里的优质脐橙“百里长廊”,串联起11个乡镇31个村、农户8597户42985人。
长廊聚力,绿色生金。2024年,雷波脐橙种植面积达3.84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9万吨左右,预计总产值超4.68亿元。
2024年11月28日,雷波脐橙开园上市。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如同一盏盏小灯笼,照亮了果农们丰收的希望。
为了让新鲜美味的脐橙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在脐橙产区设立便捷的收件网点,调配充足的运输车辆与人力。
“开园第一天,货量应该达到一千四五百件左右,主要是发往北上广深等城市,最多3天时间能送到客户手上,后续货量应该会持续增长,增长可能也应该能达到20%到30%左右。”德邦快递金沙网点负责人曾林介绍说。
一个橙子带动一个县,雷波脐橙,成为沿金沙江河谷地区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有力保障。
从雷波出发,往东北方行进300余公里,另一种水果发散着不一样的芳香,同样诱人、享有盛誉。
盐源县,大西南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平均海拔2300米至2800米,是世界公认的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的苹果优生区域。
在这片热土上,拥有110多个品种的盐源苹果享誉全国,已然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这个“黄金果”有着极高的含量——多次荣获农业部及四川省优质农产品奖,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958年,第一棵苹果树在盐源引种试栽成功。当时的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苹果成为继泸沽湖之外,盐源县的第二张金灿灿的名片。
2024年,盐源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65万吨,综合产值33亿元。全县苹果从业人员约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5%。
盐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盐源苹果带动1.9万户农户户均增收9.6万元,其中,带动0.15万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3万元。不仅是种植户获益,产业还带动主产区周边群众增加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
每年8月,从盐源远望安宁河谷,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的会理市,因红彤彤的石榴而显得“热气腾腾”,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红火景象。
看数据——2024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达77.4万吨,产值达63.34亿元,果农收入33亿元以上,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
看荣誉——会理石榴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暨“三品一标”认证。会理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优质石榴基地”等。
看市场——会理石榴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东南亚、中东、西欧和美洲各国。
会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会理市正聚焦“会理石榴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重点培育发展石榴全产业链,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石榴“红产业”。”
凉山油橄榄不仅富了民,还为全国6个省区20余个市州提供了种苗。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 摄
多汁的脐橙、香脆的苹果、宝石般的石榴——田间地头,生机盎然。凉山大力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擦亮以特色水果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金字招牌”,让巩固脱贫成果更有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更加“香甜”。
规模优势凸显
近年来,凉山始终以“农业强州”战略为牵引,念好“特、优、绿、丰、稀、错”六字经,着力打造粮油、生猪、草食畜、水果、蔬菜、烤烟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林果、蚕桑、马铃薯、花椒、家禽、种业、中药材、花卉8个十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正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西昌,安宁河谷核心地区。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土地上,“天府粮仓”凉山片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正在成型。
月月有花开,月月有果香。在西昌,樱桃、油桃、蓝莓、火龙果、葡萄、水蜜桃、李子、西瓜、荔枝、石榴、猕猴桃、核桃、菱角等特色水果琳琅满目,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游客随时实现“水果自由”。
年产值150亿元的葡萄产业,是西昌特色农业产业支柱之一。目前,该市建成4条标准化葡萄分拣线,形成葡萄收储一体化加工基地,95%以上种植户均增收18万余元,提供了30余万个就业岗位。
如同西昌,全州特色农业产业正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2024年,围绕建设“天府粮仓”凉山片区目标,凉山大力推广粮烟、粮桑、粮果等套种模式,持续推进特色经作提质增效。积极推进会理彰冠石榴基地、盐源卫城苹果基地等26个万亩经作基地提档升级。持续推进晚熟芒果产业集群项目年度任务,在会东县铁柳镇、大崇镇,会理市云甸镇、新安镇提升改造标准化基地0.56万亩。
同时,完成会理彰冠镇石榴、会东姜州镇蓝莓、盐源卫城镇苹果、越西大瑞镇苹果、冕宁后山镇樱桃等5个国省产业强镇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组织雷波渡口镇脐橙、美姑拉马镇红梨等特色大宗农产品申报2024年国省农业强镇项目。持续做优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德昌枇杷、会理石榴等区域名优品牌。创建“两品一标”5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预计全年特色经作总面积达到641万亩,总产达691.6万吨,新增46.6万吨。
时下,冬草莓正陆续成熟,一场甜蜜盛宴悄然而至。据初步估算,每亩草莓产量可达4000余斤,亩产值更是高达4万至5万元。经济效益,不仅让农户们尝到了甜头,更为凉山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崇宁 图/除署名外均为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