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丽江出发,经木里、亚丁,最终到达稻城的“洛克路”,被称为世界各地探险者心中的传奇之路。相信不少旅行者都听说过,并以此生能走一次“洛克路”而作为人生心愿。“洛克”指的正是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而“洛克路”正是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深入中国大西南的其中一段旅程。
而他在云南、四川一带生活27年,从事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又究竟是一次怎样漫长的旅程?
10月13日,在位于西昌市邛海边的西昌听涛谷·众书房,人类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和匠宇携新书《孤独之旅——约瑟夫·洛克中国西部的探险经历》,与读者们畅聊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部27年的探险经历,并重点分享了洛克在凉山州木里地区和泸沽湖地区的一些旧事,带领大家一起领略100年前洛克眼中的大凉山地区。
“作为纳西族,我有责任挖掘整理关于家乡和这个地区的山川风貌,历史文化的资料,并且把最详细的、有史实根据的资料分享给每一位对洛克路线感兴趣的人,大家去阅读,去走过这些路和地方,去沉浸交互式读懂洛克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在交互体验中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家乡热土的文化共创。”分享会上,和匠宇表示,新书《孤独之旅》增加了许多洛克生前的日记、工作手记原始稿件,不再把眼光集中在云南丽江,而是整个中国西部,用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甚至是诗歌串联起来,填到这条8000里洛克之路上。
中国书籍出版社副社长孟怡平,知名设计师、写作者朱星海也先后分享了相关感受。
中国书籍出版社副社长,也是《孤独之旅》的策划者孟怡平认为,《孤独之旅》是一本集文学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探险游记,可读性很强,与其他版本相比,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叙事方式,集文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书中除探险之外,还描写了西部的山川地理,描绘了西部的大江大河,展露了边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细数了历史的时代背景,且穿插了大量文学性的表达,一个立体、多面、丰富的西部人文景观画面在书中铺陈开来。
“书名‘孤独’二字某种程度也代表着一种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孤独者做出来的,洛克就是一个卓越的孤独者。通过这本《孤独之旅》,我们一起来找寻他的精神,洛克对探险的热爱和坚持,对如今的我们极为珍贵。本书的装帧由朱星海老师设计,整体文艺雅致,极好地呈现了图书的内容。”孟怡平说道。
《孤独之旅》的装帧设计者朱星海表示,作为一个阅读者和旅行者,他更喜欢旅行家写的书,而不是书房作家写的书,亲身经历比在书房里想象的东西更有吸引力,也更真实。
“这本《孤独之旅》非常有趣,这种有趣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洛克是对中国西部地区最有感情的一位探险家,他回到美国后仍然很怀念在中国西部的生活,怀揣着‘躺在玉龙雪山的杜鹃花丛中’死去的梦想在夏威夷病逝。另一方面和匠宇老师是非常风趣的,他的文字里有工程师的理性和严谨,又有诗和远方,理性又诗意。”同时,作为众书房的设计师,朱星海认为举办这次分享会很有意义。“这次把这个活动带到西昌,我也是希望众书房能够作为凉山的文化空间,和不同领域的人以及内容发生更深的关联。”
在随后的嘉宾对谈环节,作者、嘉宾、读者三方精彩互动,围绕《孤独之旅》的修订出版、洛克的探险经历、西部的人文风光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共同分享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新书分享会既是思想的盛宴,也是灵感的碰撞,更是精神上的滋养和享受。
对于第一次在凉山开展分享会,和匠宇有些欣喜:“深深体会到凉山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起点非常高,听众质量相当好,区域文化活力正在不断增强。”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吉庆 梁晓蓓)